分类:航空机载设备 来源:ca88手机登录入平台 作者:ca88手机版登陆唯一官方网站 时间:2024-09-09 10:02:26
整理好厚厚的资料和笔记,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实践,学员黄拾陆内心格外充实。作为一名本科直招军士学员,去年9月才走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接受培训的他没想到,仅仅半年之后,自己就能近距离接触到某新型国产战机并上手操作。
一个月前,结束了在院校进行的新机维护相关理论学习,某型飞机航空机务维修专业本科直招军士学员赴部队进行实装操作训练。3个月后,他们将直接从实习单位被分配到任职部队。
以往,学校没有相关机型供学员们进行实际操作,这次到战训一线“求学”,大家都十分兴奋。出发之前,黄拾陆精心梳理了15个问题,准备向部队的业务骨干请教。几十天吃住在保障一线,和官兵们深入交流,问题被逐一“销号”的同时,黄拾陆也发现了更多可探索的方向。
“把课堂开到战训一线,每名学员都得到快速成长。”据了解,该校连续两年组织本科直招军士学员赴一线部队开展联教联训,让学员们带着问题学实战本领、研打仗技能,将“问题清单”变成“能力清单”,明显缩短了优质兵员转化为战斗力的成长周期,促进了院校与部队的无缝对接。
2024年2月,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本科直招军士学员赴部队进行实装操作训练。虚心请教。陈天扬摄
此前,在学校讲授《航空发动机原理》这门课时,翟旭升发现,不少学员学习气体在发动机喷管中的热力过程时,被“3个压力比”绕“晕”了。
今年2月下旬,学校将本科直招军士学员的课堂搬到了战训一线。在实装操作训练现场,翟旭升与部队机务官兵一道,细致调整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涉及的比值,一边调整一边讲解,为学员们进行现场演练。
“噢,原来是这样!”很多学员茅塞顿开,难掩心中的喜悦,理论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得到解决。之前的疑惑消除了,翟旭升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将与之相关的系列操作一一深入讲解。
“虽然大家都有本科学历,学过不少理论知识,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真正的战机。这次实践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岗位需求,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员肖志文说。
刚到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训练时,肖志文连最简单的“照猫画虎”都完成不了。“为什么今天那个机轮我怎么都拆不下来呢?明明我跟班长的操作顺序差不多啊……”他十分懊恼。
看着肖志文困扰的样子,带教师傅王伟开口说道:“不同型号的部件要用对应的工具去拆,只知道步骤不落实到细节怎么能行!”
只有经过实践的历练,才能将所学本领固化下来,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又倒逼着能力快速提高。在保障一线,学员们主动就困难最多、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保障要点向教员和官兵请教,每天学习结束都收获满满。
学员丁晓峰曾是空军某部的一名航空机务军械员,义务兵服役期满后,他返回大学继续完成学业。去年本科毕业后看到直招军士的选拔,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建功军营。
干过航空机务,又学过兵器制造,在军校理论学习阶段,丁晓峰感到胸有成竹。然而,近年来空军战略转型加速推进,实战化训练走深走实,再次回到部队的他发现,机务保障人才培养有了更高要求。
在保障现场,丁晓峰看到很多官兵都是“身兼数职”,跨专业协同保障的情况很常见。他意识到,自己离“毕业”还有一段距离。
于是,部队实习期间,丁晓峰在学习作战机务保障和新型战机维修技能时,特意要求自己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方向发展。为了能多了解一些发动机的空中数据,他跟着带教师傅满机场跑,经常误了吃饭。他牢记飞机起落的全部保障流程,抓住点滴的检查维护时机不断深化理解认识,锤炼保障能力。
当理论与实践结合,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满满的收获。30多天的跟飞实习过去,一本密密麻麻的实习笔记成为他随身携带的“宝贝”,上面记满了飞机数据和零部件简易图,梳理归纳了他在操作中遇到的重难点和故障案例的处理办法。
实践操作、整理笔记、梳理案例……忙碌的实习期里,日历一页页翻过。每当新一天来临,再次站到自己将要动手维护的战鹰前,丁晓峰心里的自信就多了一分。
2024年2月,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本科直招军士学员赴部队进行实装操作训练。一丝不苟。陈天扬摄
来到部队的第一天,学员刘豪就感受到了很大的不同。凌晨4点半起床,5点就已经身在外场,虽然心理上做好了准备,但习惯了院校规律性作息的他,感觉脑袋有点昏昏沉沉。
“你见过凌晨5点的启明星吗?”走在外场的跑道上,带教师傅王利套用网络上的这一流行句式为刘豪“打气”。幽蓝夜空上启明星静静闪烁着光辉,而环顾四周,看着眼前热闹的机场和忙碌的官兵们,刘豪不禁为自己的倦意感到惭愧。
来到机库,王利在发动机舱前停了下来,顺着导管伸手进去摸了摸。一旁见学的刘豪,也学着他的动作试了试,感觉没摸到什么。王利搓了搓手,再检查一次,又把手放到鼻子下闻了闻,是滑油的味道。他打开附件舱门,拿起手电筒和探照灯,顺着导管一点一点地扫。在灯光照射下,两根导管连接处,银丝般的油迹若隐若现。
看到这一幕,刘豪很受触动。“整个过程中,师傅所展现的细致和严谨,不就是‘极端负责、精心维修’最生动的体现吗?”他一边想,一边下定决心:到部队的第一个改变,就要从改作风开始!
此后,刘豪把“生物钟”调整到与官兵一致的练兵备战模式。和官兵一起检查维护飞机、目送战机起飞、为飞机盖蒙布……几十天过去,刘豪虽然晒黑了不少,但心里充实了许多。他觉得,自己身上的“兵味”更足了。
“可以起飞!”收到塔台指令后,一架架战机加力起飞,拖着绚丽的蓝色尾焰呼啸着飞上夜空。夜航任务让初来乍到的学员们感受到部队不同于院校的氛围,望着战鹰划过天际,大家对接下来的实习充满期待。
一阵尖锐的防空警报再次响起,学员们还没回过神来,刚在方舱休息片刻的班长王健早已一个箭步冲出去,立即对战机展开全方位检查。几分钟后,战机进入战斗状态。
“为什么今天拉了这么多次警报?”杨亚辉在与王健的交流中发现,平时机务官兵所需的操作装备和生活用品全都被打包装在背囊里,为的就是能够在紧急时刻快速进入战斗状态。
跑,源自使命责任的驱动。“走进军营,我们才深深懂得战备无小事;军人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在打仗,另一种是在准备打仗。”杨亚辉感慨道。
感受真实的战斗生活,学员们在浓浓的“战味”中坚定信念。他们紧贴战场需求潜心钻研,为今后胜任岗位不懈求索。
玉帅杰很忙,这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前不久,玉帅杰加入实习所在部队的“创客工作室”。这段时间,他正和带教师傅一起,准备联合撰写论文。
作为院校学员,玉帅杰全流程观看了一次战斗转进后深受震撼。战场的“硝烟味”,极大激发了他对战时航空机务保障的兴趣。
实习期间,玉帅杰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钻研,他结合自身专业和所学知识,不断与带教师傅进行“思维碰撞”。在部队“创客工作室”,他和技术骨干积极交流,针对岗位需求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
学员刘文豪入伍前是一位计算机“达人”,高中时便获得“河南省智慧化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荣誉。入伍后,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研究琢磨编程理论,显得有些“不务正业”。
刘文豪实习所在部队的中队长了解情况后,不仅肯定了他的特长,还专门从大队技术室请了几名技术骨干向他讲解知识要点,并鼓励他报名参加旅里组织的技能大赛,专攻装备保障单元某操作项目。
在部队支持下,刘文豪的能力水平一路突飞猛进。历经多次考核,他以装备保障单元某操作项目第一名的成绩,被推荐到上级参赛。
一次跟飞见习保障中,学员李福星发现,某型专用工具咬合力度不够,影响维护质量和时间。“能不能研发一种新型专用工具?”李福星向实习中队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与部队带教师傅一起合力研究。
很快,上级机关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予以指导。从查阅资料到设计图纸再到产品落地,李福星攻克多个设计难题,自主研发出的新型专用工具,让某机件维修时间大幅度减少。
让李福星感到意外的是,他的“发明”不仅在大队范围内得到应用,该旅还主动为他申报了专利。这件事,让他深受鼓舞。
“希望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能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基础。”不久之后,这批学员将真正走上属于自己的战位。展望未来,他们信心满怀,迈出的步伐更加坚定。